南京书画院花鸟画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沈威峰

2016-09-16 09:43:41 来源: 国家一级美术师官方网站
【字体: 打印
   沈威峰,1965年出生于江苏扬州,现任南京书画院花鸟画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十届全国青联委员,苏州画院名誉院长,苏州大学、扬州大学客座教授,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客座教授。代表作:《映日荷花别样红》、《荷之韵》、《乾坤清气》、《荷风送香气》、《十里荷香》、《荷颂清风》、《荷塘清韵》等,分别悬挂于人民大会堂等处。

沈威峰 咏蛙 180×96cm 2015年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这是当时年仅16岁的毛泽东在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就读时写的一首言志诗,是至今所知毛泽东最早的一首诗。诗歌表现出少年毛泽东的远大抱负,展现了少年领袖的博大情怀,透露了他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霸气。
  毛泽东的伟人之路也的确像诗歌所写的那样, “独坐池塘”表现出不与庸碌众人为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视野,当时的领袖把毛泽东看作“乡巴佬”,但毛泽东对这些俗人之见毫不在乎,视之如蚊蝇之扰,岂能与蛙鸣争声?这样的比喻表现出诗人广阔的胸襟和精神上的优越感。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以“虎踞”之姿领导革命,养精蓄锐,找准时机,以静待动,蕴含着惊人的爆发力。从主办《湘江评论》的共产主义理论、中国革命形势第一“声”,到站在天安门城楼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新中国第一“声”,都应验了这首诗中的预言。
  南京书画院花鸟画研究所所长沈威峰创作的这幅画可以说呼应到了毛泽东诗歌的精髓,春光旖旎,浪漫明媚,下有荷塘群芳争妍,暖意融融,上有柳树顾影相照,随风拂动,一派安静祥和,生机盎然,自然万物和谐相生。画面中央一只青蛙静坐石上,柳枝影影绰绰,似给青蛙带去丝丝微风,整个画面和谐呼应,像把整个春日都融进了一幅画,有着说不尽的风情,令人陶醉。然而细细观察此画,便会感受到一股气势,蛙儿周身不见任何蝇虫,它盘踞石上俯瞰整个荷塘,看似气定神闲,却透露威严。高举的柳枝撑起了画面,缕缕垂丝似自然的恩泽沐天而下,这一层柳条隔在观者与青蛙之间,似幔帐一般,使凡夫俗子窥不得真容,令人不由得惊觉警醒,仿佛下一刻青蛙就将一声高鸣,破纸而出,振聋发聩。
  这幅画的“画眼”显然是中央的这只青蛙,但整个画面的超然脱俗之感,却是由柳树烘托而得。 柔若无骨的柳条互相掩映,墨色深浅交映,虚实相生,似云雾弥漫,春光旖旎。画家细心地把握到了初春杨柳丰富的色泽,每一种墨色都展示了柳叶的一种状态,以展示其蓬勃的生机。以书法笔法入画,柳叶有行书的儒雅,柳条有草篆的清丽,柳枝似隶书的古朴,一笔下去变化万千,有无穷的美感。
  “夫一画含万物于中。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沈威峰的这幅画之所以能呼应出毛泽东诗词的气韵,是因为画家本人就有着这样的境界。沈威峰凭借其深厚的功底营造出丰满的布局,在画面中能见到西方绘画的透视感,使画面平衡通透,笔墨中能欣赏到深厚的国画功底。沈威峰寓情于画,画面中的和谐春光呼应着当今社会和中国画坛的大好形势,而沈威峰是否也像图中蛙儿一样,养精蓄锐,等待一声高鸣呢?笔者是怀着激动之情满心期待的,这春之盛景应该也在静候这一声。细微处见真章,于全局见气势,实为书写自然,造化天地的上乘之作。
  曹言慧(苏州画院理论研究室研究员、苏州大学美学硕士)

【我要纠错】作者:专栏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二维码生成器